学位点的某种逻辑(四)

it2023-01-11  66

额,都形成一个系列了。以前的文章列举如下: 学位点的某种逻辑(三) 学位点的某种逻辑(二) 学位点的某种逻辑(一)

这回说学位点的类型结构和层次结构。

学位点的类型结构

类型,啥叫“类型”?现在的研究生有两种类型,一个是学术型,另一个是专业型。对应的是学术型硕(博)士和专业硕(博)士,这在学位点的某种逻辑(二)已经讲过了。所以,学位点也因此有两种类型,学术型学位点和专业型学位点,就是有资格授予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的地方。类型结构,就是两者的对比关系,哪个多,哪个少。有人说这个有什么关系吗?我们学校学硕和专硕基本都一样,不管是上课、作业、做实验、学费、奖学金,都没什么差别。只是一个学校没差别那问题还不大,要是都没差别,那之前国家花费那个大力气大力发展把专硕区分开来,又给政策又给资金大力发展专硕干嘛,直接扩大学硕的招生规模不就完了吗?

按照之前几篇文章的界定,学硕面向科研,专硕面向职业,科研只是职业的一种,所以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专硕的学位点数量应该比学硕的多,才是正常的。但是有些地方,学硕学位点就是比专硕学位点多,又怎么解释?第一个,说明这个地方学位点类型结构还不健康,没有按照政策的指向努力调整结构,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第二个,这个地方地方性高校比较多,他们办学的初衷就带有应用型的,本身就是顶着学术型的帽子去培养面向实践、面向职业的人才。所以这个看起来不健康的结构本身也隐含着正确的逻辑,还不让人家挂着羊头卖狗肉了?

学位点的层次结构

在报考研究生的时候,经常听到“××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实际上翻译过来就是“××研究生培养项目”。本科及以上,都叫高层次。所以,学位点的层次结构就是硕士、博士的比例结构的不同。(本科没有学位点)

还是那个问题,多少叫合适?每一个学位点,每年都有一个招生计划,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师资情况和学校招生计划招收学生,一般说来,学位点数量与招生数量成正相关。合适不合适,就要看与招生规模匹配不匹配。以河北为例,河北的硕博招生规模比例是20:1,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5:1(这并不是什么好事),而河北的硕博学位点数量是8.1:1。我们能说人家不匹配吗?能。20个本地的硕士只有1个人在本地读博士,那你8个硕士学位点就有1个博士学位点。从学位点的角度看,不是博士点多了就是硕士点少了,但一般不这么看,因为河北这个地方招生规模本身就是失衡的。得从招生规模看,要加大博士的招生力度,这才是这个问题的打开方式。所以回到最初这个问题,多少叫合适?答案就是两个字,匹配,有多少米就要多少锅,这个米的数量和配比首先就得是合适的。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