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面向对象
理解隔离变化
• 从宏观层面来看,面向对象的构建方式更能适应软件的变化,
能将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减为最小
各司其职
• 从微观层面来看,面向对象的方式更强调各个类的“责任”
• 由于需求变化导致的新增类型不应该影响原来类型的实现——
是所谓各负其责
对象是什么?
• 从语言实现层面来看,对象封装了代码和数据。
• 从规格层面讲,对象是一系列可被使用的公共接口。
• 从概念层面讲,对象是某种拥有责任的抽象。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1)
依赖倒置原则(DIP)
• 高层模块(稳定)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变化),二者都应该依赖
于抽象(稳定) 。
• 抽象(稳定)不应该依赖于实现细节(变化) ,实现细节应该依赖于
抽象(稳定)。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2)
开放封闭原则(OCP)
• 对扩展开放,对更改封闭。
• 类模块应该是可扩展的,但是不可修改。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3)
单一职责原则(SRP)
• 一个类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 变化的方向隐含着类的责任。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4)
Liskov 替换原则(LSP)
• 子类必须能够替换它们的基类(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