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昨天的文章读《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I(虽然已经被简书禁了,不知道违反了哪条禁令),这篇文章梳理交通篇的下半部分。
城市轨道交通,以人们熟知的地铁为主,也包括城市轻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开始于1965年。1965年,北京地铁一号线正式开始建设,比世界第一条地铁(1863年在伦敦建设)晚了102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轨道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到2016年底运行总里程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书中列举了发展过程的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1993年我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城市财力不够。出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考虑,国务院于1995年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审批城市地下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做出了停止审批、审批权收回和加强长期规划的决定,并划定可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标准:300万以上城市人口、GDP10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100亿元以上。第二个过程是1998年我国遭遇金融危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被作为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内容,禁令取消,在这一阶段的建设中加强装备国产化成为了重要内容。当时,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希望建设自己的地铁车辆生产厂,出于形成规模效应,不要把全国统一的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割裂,不重蹈汽车行业遍地开花、重复建设、生产能力过剩的覆辙,张国宝老先生说服了各个城市顾全大局,最终把地铁机车生产主要集中在长春客车厂、青岛四方车辆厂、株洲机车车辆厂、浦镇机车车辆厂4家企业。虽然仍有体制障碍,例如铁道部部长曾经不给造地铁的铺镇机车车辆厂动车的订单,但尽管如此,中国仍然凭借着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与市场机制竞争作用的优势,着眼长远,完成了落后102年至世界第一的历史性跨越。
交通篇的下半部分提到了两个机场:首都国际机场的扩建和九寨沟机场的建设。首都国际机场建于1959年,1999年扩建了2号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物运输量78万吨。2006年旅客吞吐量激增到4865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到102万吨,机场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机场晚点情况严重。为了迎接奥运会,2003年8月国务院决定扩建机场,总投资概算270亿元,2007年年底建成。仅仅用了3年多一点的时间,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就完成了设计、搬迁、安置、施工等过程,并完成了增建机场第二高速公路、通往机场轻轨列车的建设。这是第一个建成验收的奥运配套工程,也是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奥运配套工程,工程量巨大,包括5万民工参与其中,另外还有2万根打桩机、浇筑混凝土180万立方米、钢筋50万吨、电缆5000余公里、电梯步道4.8公里、屋顶网架面积33.6万平方米、用钢1.9万吨。到2018年年底,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仅次于亚特兰大国际机场,成为世界第二繁忙的机场。
九寨沟原来只是一个林场的砍伐地,1978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2年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但当时交通不便,距成都市有400多公里,许多游客从甘肃方向进入九寨沟。20世纪90年代,游客激增,修建九寨沟机场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选址上,有岷江河谷和黄龙附近的一个山头上。放置在河谷的话,考虑到飞机起飞的安全,需要削平起飞延长线的山头,工作量更大,所以最后选址选在了黄龙。现在,九寨沟黄龙机场已经成为四川省旅客量第二大机场。
老先生在书中以《支线航空,大有可为》为题目为我国的支线航空发展摇旗呐喊。当前有些城市确实仅仅只是把机场作为城市象征,而不顾实际的使用需要,至支线航路是我国航线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航线布局、机队配置、机场建设、价格机制等方面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书中阐述了拉日铁路(拉萨-日喀则)的决策往事。这个铁路是毛主席在1973年与尼泊尔比兰德拉国王会晤时的“我们要把铁路修到尼泊尔去”的一种行动,这个铁路在格拉铁路(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完工后由原有人员、设备留在青藏高原进一步建设而成,这是一条政治账高于经济账的铁路,什么时候需要把铁路修到尼泊尔需要根据政治外交形势而定。
书中还列举了桥梁建设的决策往事。一个是同江铁桥架,位于黑龙江的佳木斯,建设背景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强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联系,是黑龙江上的一座大桥,连接中俄两个国家,显示了中俄两国加强互信合作的象征意义。二是舟山连岛工程,将舟山主岛与陆地相连,主要岛屿间相连。截止2009年12月,金塘大桥、西堠门大桥完工,开启了舟山大桥连接陆地的时代。
伟大工程的建设需要一个伟大的祖国,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首都机场航站楼,完成巨大而困难的工作协调和人员调配,背后一定站着一个强大的祖国,支撑数万工程人员不断向前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民族自豪感。伟大工程的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工程决策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会出现完全相反的决策,1993年禁止修建地铁和1997年扩大内需开工修建地铁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工程建设会成为成为经济运行的一种调控手段,并且同样被经济形势所影响。另外,工程建设同样具有政治意义,克服巨大困难将铁路修进青藏高原,并通向别人的后花园,本身就是一种对境外敌对势力的威慑,而建设中国与俄罗斯连接的大桥则是一种合作的姿态。能建设是一种能力,往哪里建设却需要很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