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在写一个研究报告,看了一些东西,有弄明白了的,有没弄明白的。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梳理一下脑袋的糨子。
高校是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地方高校是我国高校的主体,满足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能够直接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有些学校是专科学校,但是其中的佼佼者能够通过“专升本”变成本科高校。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链中的最高端,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能招研究生的学校一般都会比不能招研究生的学校好。有些学校可以招收硕士研究生,有些学校还可以招收博士研究生。说起研究生,就不得不起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概念,学位点。
说到学位点就不得不首先提起学科,学科的含义包含两点:1)特定知识领域内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2)围绕这个知识体系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组织机构。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教学科目、学问分支和学术组织。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龙头,对应学科的3个要素,学科建设也有3个要素:科学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这大概是专业的意思,面向教学),在一定研究领域生成的专门知识,从事科研的专门人员和设施。对学校来说,这些要素会具体化,变成学位点设置、学科结构与体系的生成、交叉学科的形成等。
这么看来,学位点与学科是一致的。学位点的原始属性是一种资格和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依托和主要载体,是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那么,学位点建设就是学位授权点建设,就是高校获得学位授予权后,按照《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界定的学科内涵在学科点内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过程。(真特么绕)
简单点说,学位点就是一个能给你授予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地方,你想研究什么知识,就到相应的学科的学位点下去学。真的是,这些学术论文就不能说人话吗?
学科与专业的区别? 学科是一种学术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专业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的发展和分类状况而划分的学业门类。一般而言,专业体现在本科教育中,指向教学;学科体现在研究生教育中,指向科研。专业一般为学科的细化,近似类比于二级学科。(引自:大学学科与专业有什么区别)
继续往下想,学位点是一种授权资格的象征,假如一个高校的某个学科有学位点,那么就是国务院认为这个高校已经具备了授予研究生学位的资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个高校在这个学科上的水平,起码在国务院制定的水准之上。然后,看这些学位点在高校内部学科的落位,那么就可以知道这个学校主攻哪些学科,假如各个学科都有学位点布局,那么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层面,这所学校可以被称之为综合性大学。看学位点在高校的布局,就可以知道哪些学校是综合性,哪些学校偏科;哪些学校这个学科的学位点多,就说明这个学校这个学科比较强。高校强,输出的人才就强,就值得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建设。所以这就是所谓“求大求全”,或者“打造优势学科”的逻辑起点,是不是这个意思。
假如我们站在一个区域的视角来看,这个学科门类下学位点开设的学校多,学位点数量也多,那就说明这个地区的高校在这个学科门类的实力都挺强的,强到有同质化办学的倾向。假如开设的学校多,但是学位点少,比如思想教育类学科,可能是各个学校都需要,但是不是主业的学科,类似的学科还有管理学、哲学之类。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能不能从一个侧面说明这种“求大求全”的倾向?假如开设的学校少,但是学位点多,可能就是专业化的学科,比如医学、农林科学之类。假如开设的学校少,学位点也少,那就是这个地区的冷门学科了,冷门到贫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