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
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 差异在有无“/” 相对路径 cd/home 绝对路径 cd test
命令
1.cd 后面只可以跟目录 ,“.”表示当前目录 “…”表示上一级目录 pwd:显示当前所在目录 2.mkdir 常用选项[-p] :可以创建一大串级联目录 (ls)[-d]选项 针对目录的,一般和 -l 并用 [-ld]:查看指定目录的属性。 3.rmdir 只能删除空目录,[-p]选项和mkdir类似,删除一大串级联空目录 (不咋常用) 4.rm(常用删除命令) 选项 -r 询问是否删除 -f 强制删除(删除不存在的目录不报错) -rf(用的最多)直接删
环境变量 添加一个环境变量: PATH=$PATH:/root
1.cp (which查看命令的路径) 复制目录必须加 [-r] 2.mv 存在几种情况 (目标文件是目录,但该目录不存在\存在) (目标文件是文件,但该文件不存在\存在) 当不存在时 会把源文件直接改名成目标文件 目录同理 存在俩目录 dira dirb
mv dira dirc(不存在) ls dirb dirc3.cat 查看文件内容并打印到屏幕上
echo ‘11111111’>dirb/filee‘>’:重定向 (往文件里写字) 如果原来有文字,就会替代掉 '>>'追加 :添加文字 4.tac 和cat反过来 倒着查看文件内容并打印 (好像不能接选项) 5.(more,less , head,tail)都是查看文件内容 head 用于显示文件前10行 选项[-n] 显示文件前几行
:head -n 2 /etc/passwd (前两行)tail 显示后几行 用法和head类似 -n后面有无空格 字母都行
更改文件的权限 1.chgrp 更改文件的所属组(chgrp 组名 文件名) 2.chown 更改文件的拥有者 选项[-R] chown -R (级联更改) 目录下有文件的话就全改了,不加-R就是只改目录 chown -R user1:testgroup (该目录下,既改了拥有者,又改了所属组) 3.chmod 修改文件权限 rwx 421 u g o a(all) 可以这么改
1.chmod 750 dir3 2.chmod u=rwx og=rx dir3/test3 3.加减法 chmod u-x dir3/test3 chmod u-x dir3/test34.umask 修改文件默认权限 (用数字) 默认目录权限为 755 默认文件权限为 644 (默认为0022) 表示减掉的数值 目录最大为777 文件 666 用 777-022 = 755 755为默认目录权限 文件同理
修改文件的特殊属性 *1.chattr chattr [-+=][Asaci][文件或目录名] 常见选项[-i][-a] -i:增加该属性后,文件不能删除、重命名、设定链接、写入以及新增数据 -a:表示只能追加不能删除,非root用户不能设定该属性值 2.lsattr 读取文件或目录的特殊权限 选项[-aR] -a连同隐藏文件一起列出 -R连同子目录的数据一同列出 和ls用法类似
在linux下搜索文件 1which 查找文件的绝对路径 2whereis 和which一样 会将带有关键字的文件 都写出来 比较模糊 3.locate *4.find find [路径] [参数] 参数 atime +n/-n 表示访问时间或执行时间大于或小于n天的文件 ctime +n/-n 表示写入、更改inode属性(如更改所有者、权限或者链接)的时间大于或小于n天的文件 *mtime +n/-n 表示写入时间大于或小于n天的文件(常用)
linux文件类型 *linux的链接文件 硬链接 不能链接目录 软连接 ln [-s] [来源文件] [链接文件] -s 创立软连接 不加-s就是创建硬链接
Linux系统用户与用户组管理 etc/passwd 和 etc/shadow 是Linux中比较重要的文件 1.groupadd 新增组 groupadd [-g GID] 组名 不加 -g选项的话 自动生成gid 加 -g 可以自定义标识号 gid还是在1000以后 2.groupdel 删除组 (没有特殊选项) groupdel 组名 3.添加用户 useradd useradd [-u UID] [-g GID] [-d HOME] [-M] [-s] -u 自定义UID -g 表示使新增用户属于已经存在的某个组,后面可以跟组id,也可以跟组名 -d 表示自定义用户的家目录 -M 表示不建立家目录 -s 表示自定义shell 4.userdel 选项[-r] -r删除用户时,一并删除该用户的家目录 不加-r就直接删用户了,保留家目录 5.chfn(不怎么常用) 更改用户的finger 名称 办公电话等等。。。
用户密码管理 1.passwd passwd直接改root密码 改普通用户就直接接用户名
passwd user12.mkpasswd 生成密码 一般得下载 expext (yum 安装) 还可以指定密码长度和指定数字或字符 -l 指定长度 -s指定特殊字符的个数 -d指定数字的个数 3.su 切换用户· su 用户名 root切换普通用户不用密码 普通切root用密码 4.sudo *使用sudo命令执行一个只有root才能执行的命令才可以办到,但是需要输入密码 默认情况下只有root用户才能使用sudo命令 普通用户想使用sudo首先下载sudo(yum install -y sudo),然后配置文件/etc/sudoers
## allow root to run any commands anywhere root All=(ALL) ALL test All=(ALL) ALL查看磁盘或者目录的容量 1.df 查看挂载磁盘容量 一般常用的就是 df -h (用合适的单位表示) 还有一个[-i] 用来查看inodes的使用情况 (*inodes:linux系统文件下文件数据储存在“块”中,文件的元信息,例如 文件的创作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这种储存文件元信息的区域 就叫做inode,中文名“索引节点”) 2.du 查看目录或文件所占空间大小 选项[-abckmsh] 不加选项默认是单位是KB a 表示全部文件和目录的大小都列出来 bkmh 就是单位首字母 如:k:以KB为单位输出 h 也是用合适的单位输出 -c 表示最后加总 把所有文件的大小加起来 -s 表示只显示最后的总和 一般常用的命令( du -sh 文件名)
磁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1. fdisk 划分磁盘 只能划分小于2TB的分区。只有四个主分区,想要接着往下分区的话就把第四个分区 变成扩展分区,然后接着分区 分出来的区叫逻辑分区 fdisk -l 查看磁盘分区情况
格式化磁盘分区 2.mke2fs mkfs.ext2/3/4 xfs mke2fs -t (-t)后面接文件系统格式 如:mke2fs -t ext4 /dev/sdc5 等于 mkfs.ext4 /dev/sdc5 但是 mk2efs -t 后面不能接 xfs,只能 mkfs.xfs这么用 3.e2label 用于查看或修改分区的标签 只支持ext,不支持XFS 修改标签 e2label /dev/sdb5 TEST123
挂载/卸载磁盘 1.mount 挂载点下面最好是空的目录,目录不空的话挂载完里面的东西就不见了(不会消失) ,除非卸载该分区 选项[-a] 把文件中出现的所有磁盘分区挂载上 [-t] 用来指定挂载的分区类型 [-o]用来指定挂载的分区有哪些特征 etc/fstab配置文件 可以在配置文件中增加一行来挂载新增分区 2.blkid 获取各分区的UUID 也可以指定查询某个分区
blkid /dev/sdb3umount 后面可以接挂载点也可以接分区,但是不可以接LABEL和UUID 选项[-l] 一般就是遇到不能卸载的情况下使用
建立一个swap文件增加虚拟内存 建立swapfile 1.dd if指定源 of指定目标文件 ds定义块大小
dd if=/dev/zero of=/tmp/netdisk bs=1M count=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