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d 命令:切换目录
~ :代表当前登录用户的主目录 ~用户名 :表示切换至指定用户的主目录 - :代表上次所在目录 . :代表当前目录 .. :代表上级目录示例:
cd /root/Docements # 切换到目录/root/Docements cd ./path # 切换到当前目录下的path目录中,“.”表示当前目录 cd ../path # 切换到上层目录中的path目录中,“..”表示上一层目录 cd ~ #表示回到自己的主目录,对于 root 用户,其主目录为 /root cd #没有加上任何路径,也代表回到当前登录用户的主目录 cd - #表示回到刚刚的那个目录2, pwd命令:显示当前路径
pwd # 显示出实际路径,而非使用连接(link)路径;pwd显示的是连接路径3, ls 命令:查看目录下文件
-a :全部的档案,连同隐藏档( 开头为 . 的档案) 一起列出来~ -A :全部的档案,连同隐藏档,但不包括 . 与 .. 这两个目录,一起列出来~ -d :仅列出目录本身,而不是列出目录内的档案数据 -f :直接列出结果,而不进行排序 (ls 预设会以档名排序!) -F :根据档案、目录等信息,给予附加数据结构,例如: *:代表可执行档; /:代表目录; =:代表 socket 档案; |:代表 FIFO 档案; -h :将档案容量以人类较易读的方式(例如 GB, KB 等等)列出来; -i :列出 inode 位置,而非列出档案属性; -l :长数据串行出,包含档案的属性等等数据; -n :列出 UID 与 GID 而非使用者与群组的名称 (UID与GID会在账号管理提到!) -r :将排序结果反向输出,例如:原本档名由小到大,反向则为由大到小; -R :连同子目录内容一起列出来; -S :以档案容量大小排序! -t :依时间排序4, rm命令:删除
-f :就是force的意思,忽略不存在的文件,不会出现警告消息 -i :互动模式,在删除前会询问用户是否操作 -r :递归删除,最常用于目录删除,它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参数5,mv命令:移动文件
-f :force强制的意思,如果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不会询问而直接覆盖 -i :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就会询问是否覆盖 -u :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且比目标文件新,才会更新6,mkdir命令创建目录:
mkdir [选项]... 目录... -m, --mode=模式,设定权限<模式> (类似 chmod),而不是 rwxrwxrwx 减 umask -p, --parents 可以是一个路径名称。此时若路径中的某些目录尚不存在,加上此选项后,系统将自动建立好那些尚不存在的目录,即一次可以建立多个目录; -v, --verbose 每次创建新目录都显示信息7, rmdir 命令删除目录:
rmdir [选项]... 目录... -p 递归删除目录dirname,当子目录删除后其父目录为空时,也一同被删除。如果整个路径被删除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保留部分路径,则系统在标准输出上显示相应的信息。 -v --verbose 显示指令执行过程8, cp 命令,作用复制,参数如下:
-a :将文件的特性一起复制 -p :连同文件的属性一起复制,而非使用默认方式,与-a相似,常用于备份 -i :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时,在覆盖时会先询问操作的进行 -r :递归持续复制,用于目录的复制行为 -u :目标文件与源文件有差异时才会复制9, find 基本语法参数如下:
find [PATH] [option] [action] # 与时间有关的参数: -mtime n : n为数字,意思为在n天之前的“一天内”被更改过的文件; -mtime +n : 列出在n天之前(不含n天本身)被更改过的文件名; -mtime -n : 列出在n天之内(含n天本身)被更改过的文件名; -newer file : 列出比file还要新的文件名 # 例如: find /root -mtime 0 # 在当前目录下查找今天之内有改动的文件 # 与用户或用户组名有关的参数: -user name : 列出文件所有者为name的文件 -group name : 列出文件所属用户组为name的文件 -uid n : 列出文件所有者为用户ID为n的文件 -gid n : 列出文件所属用户组为用户组ID为n的文件 # 例如: find /home/hadoop -user hadoop # 在目录/home/hadoop中找出所有者为hadoop的文件 # 与文件权限及名称有关的参数: -name filename :找出文件名为filename的文件 -size [+-]SIZE :找出比SIZE还要大(+)或小(-)的文件 -tpye TYPE :查找文件的类型为TYPE的文件,TYPE的值主要有:一般文件(f)、设备文件(b、c)、 目录(d)、连接文件(l)、socket(s)、FIFO管道文件(p); -perm mode :查找文件权限刚好等于mode的文件,mode用数字表示,如0755; -perm -mode :查找文件权限必须要全部包括mode权限的文件,mode用数字表示 -perm +mode :查找文件权限包含任一mode的权限的文件,mode用数字表示 # 例如: find / -name passwd # 查找文件名为passwd的文件 find . -perm 0755 # 查找当前目录中文件权限的0755的文件 find . -size +12k # 查找当前目录中大于12KB的文件,注意c表示byte10,tree命令,显示树形的层级目录结构,非原生命令,需要安装tree
11, tar命令,用于压缩解压:
-c :新建打包文件 -t :查看打包文件的内容含有哪些文件名 -x :解打包或解压缩的功能,可以搭配-C(大写)指定解压的目录,注意-c,-t,-x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条命令中 -j :通过bzip2的支持进行压缩/解压缩 -z :通过gzip的支持进行压缩/解压缩 -v :在压缩/解压缩过程中,将正在处理的文件名显示出来 -f filename :filename为要处理的文件 -C dir :指定压缩/解压缩的目录dir12,gzip 命令压缩文件或文件夹为 .gz文件:
gzip[参数][文件或者目录] -a or --ascii 使用ASCII文字模式。 -c or --stdout or --to-stdout 把压缩后的文件输出到标准输出设备,不去更动原始文件。 -d or --decompress or ----uncompress 解开压缩文件。 -f or --force 强行压缩文件。不理会文件名称 or 硬连接是否存在以及该文件是否为符号连接。 -h or --help 在线帮助。 -l or --list 列出压缩文件的相关信息。 -L or --license 显示版本与版权信息。 -n or --no-name 压缩文件时,不保存原来的文件名称及时间戳记。 -N or --name 压缩文件时,保存原来的文件名称及时间戳记。 -q or --quiet 不显示警告信息。 -r or --recursive 递归处理,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S<压缩字尾字符串> or ----suffix<压缩字尾字符串> 更改压缩字尾字符串。 -t or --test 测试压缩文件是否正确无误。 -v or --verbose 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V or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num 用指定的数字num调整压缩的速度,-1 or --fast表示最快压缩方法(低压缩比),-9 or --best表示最慢压缩方法(高压缩比)。系统缺省值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