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结果显示,“除0错”是被java系统“捕获”,并处理了。其实,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代码中进行“捕获”并处理这个异常错误。
处理代码展示:
package com.mec.about_exception.test; import java.sql.SQLOutput;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m; int n; Scanner in = new Scanner(System.in); m = in.nextInt(); n = in.nextInt(); int result; try{ result = m/n; System.out.println(m + "/" + n + "=" + result); //若n为0,则会出现“除0错”异常 //但n也可能不是0 } catch (ArithmeticException e) { //catch意为“捕获”;这里试图捕获“除0错”异常 //打印提示语句 System.out.println("笨死了,瓜怂,出现了除0错误!!!"); } } } ——————————————————————————————————————————————————————————————————————————————————- 3 0 笨死了,瓜怂,出现了除0错误!!!通过前两个示例代码可以知道关于Java异常处理的基本规则:
1、程序一旦发生异常,则,异常点后的语句将停止执行;
2、如果不存在这种异常的捕获语句,则,以后的所有代码都将停止执行,程序“崩溃”,有JVM接手处理异常;
3、如果存在,则,转而执行异常捕获语句块中的代码;并继续执行异常捕获语句块的后续代码,程序不会崩溃。
java定义了很多种异常,这些异常分为两大类:运行时异常和非运行时异常.
顶层:Throwable
第二层:Exception
第三层:非运行时异常,RuntimeException(运行时异常)
用Exception类可以派生出“检查型异常”类;(建议,能在编译时就检测出来的异常就不等到运行时在进行检查)
用RuntimeException可以派生出“运行时异常”类。
对于异常,通常有两种处理手段:抛出和捕获。
选择原则就是:能处理则处理,不能处理只能抛出。
不能处理原因:当前数据是由上一层传递给我的,属于上层,当前层只有使用权,这时出现异常后只能选择向上抛出(上抛)
在异常处理中,还有一个关键字:finally,它的作用是:无论异常是否发生,都要执行的代码块
存在意义:finally块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在异常发生时,能够完成一些必要的操作,比如,关闭资源等操作,尤其是在使用数据库,建立连接时,每次使用后都要关闭数据库连接,这是,关闭连接的代码就很有必要写在finally包裹的代码块中,当然,后面有更高级的数据库连接方法,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