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拷问:华为亲身经历,分享微服务架构实战经验,事半功倍的效果,刷新了我的世界观!

it2024-11-08  15

前言

随着互联网对各个行业的深度渗透,它对行业的改变除了使行业有了新的业务形式,还有对业务更新节奏的提速。近两年在与处于各种不同行业的朋友的交流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了”。如果前两年这种“快”的影响还只在互联网领域,那么现在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已经被裹挟到这个浪潮中来了。而“微服务”便是在这样的大势之下应运而生,由前两年互联网公司的“玩具”转变为被更多企业级IT系统所接受和尝试东西。

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来看,微服务是一一个新生产物,但它不是从石头缝里突然蹦出来的,它的设计思想其实是分布式系统与SOA的延续,同时又汲取了DevOps、持续集成、持续交付等工程实践,并借着云计算和容器化的春风开始了它的驰骋之旅。因此,要做好微服务架构,既需要在业务和技术方面钻研得够深,又需要具有涵盖整个生命周期的广博知识,但两者很难兼得,但本书的内容恰恰在这两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想,这一方面得益于本书已是第2版,在前一版全面介绍微服务架构的基础之上,是一次体 系化的精进,内容臻于成熟。华为亲身经历的众多大型项目,收获了大量实践微服务架构的经验。

与时俱进,从Martin Fowler提出“微服务”概念至今,不过三、四年时间,这其中已经诞生了许多能“呼风唤雨”的平台和框架。在软件设计领域,实现技术瞬息万变,唯有设计思想方能历久弥新。

下面我们就进入微服务架构之美吧

微服务架构与实践

目录

 

 

 

第一部分、基础篇

第1部分为基础篇,介绍应用架构的演进历程以及微服务诞生的背景,并通过对微服务概念、特征的探讨,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微服务的本质。同时,本部分的内容也客观地阐述了实施微服务时所面临的挑战。

软件架构发展回顾以及微服务诞生的背景。微服务架构的本质及落地时面临的挑战。微服务与SOA、Serverless 的关系。下一代微服务Service Mesh.

微服务架构综述

单体架构( Monolithic Architecture )

计算机科学领域自成立以来就遇到了与复杂性有关的问题。开发人员通过选择正确的数据结构,开发算法以及应用关注点分离的概念来解决早期的复杂问题。当时的企业组织结构多为功能型组织,同时服务只能部署在性能、可靠性强大但价格不菲的大型机上。在这样的条件下,应用的呈现、逻辑处理和数据存储等功能,都集中部署和运行在同一台服务器上,通常称为单体架构。

分层架构( Layered Architecture )

随着服务器开始在Web世界中承担更多的职责,如服务UI、事务处理、数据存储等,由于受到面向过程的思维及设计方式的影响,所有的逻辑代码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因此代码之间的调用相互交错,错综复杂。

微服务架构的特征

从业界的讨论来看,微服务架构的特征通常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服务作为组件围绕业务组织团队关注产品而非项目技术多样性业务数据独立基础设施自动化

 

 

Serverless的应用场景

 

第二部分、策略篇

从概念的维度看,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但从实现的维度看,微服务的落地过程绝不能仅关注微服务架构本身。实际上,微服务的落地过程通常会涉及IT领域过去多年的“最佳实践集”,包括但不限于持续集成、敏捷实践、运维自动化、测试自动化、DevOps 以及全功能团队等。对于落地微服务的团队而言,如何系统化地、有效地应用这些实践呢?优先考虑哪些实践,哪些实践依赖于其他实践呢?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本书的第2部分将重点讲述微服务落地的思路和实现方式,其主要内容包括:

如何系统化地理解微服务全景图一微服务 生态系统。什么是微服务实施参考模型,以及如何通过参考模型循序渐进地制定微服务演进路线。在微服务演进过程中,涉及哪些重要的实践,如自动化测试、部署管理、运维等。对遗留系统进行改造的方式,如绞杀者模式,以及改造案例。

微服务生态系统

基于笔者过去的经验,在帮助企业实施微服务的过程中,如果只是从架构解耦的角度入手,很难产生效果。从架构上看,微服务架构虽然是一种架构模式,但从实现上看,已经不能仅仅关注架构本身,需要从分布式、流程、工具、组织、文化、DevOps以及端到端的整体交付等考虑,这其实就是笔者所理解的微服务生态系统。构建好微服务生态系统,微服务的落地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更高效地为业务创造价值。

 

微服务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

微服务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即核心内容和工程实践,如图2-2所示。其中,核心内容是微服务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包括注册发现、配置管理、监控告警、日志聚合、调用链等内容。工程实践是微服务演进中的重要保障,包括交付流水线、开发框架,以及工程实践(全功能团队的落地实践)。

 

微服务关键技术

然而在微服务的实施过程中仍将面临许多挑战,例如如何设计出合理的微服务架构,以便高效地实现业务需求。同时,随着服务数量的增多,如何有效地实现大规模微服务的治理和运维,也会成为新的挑战。

服务划分

 

基于非功能性因素

CQRS的实现方案

三阶段提交

针对两阶段提交的问题,主要是协调者失败引发的问题,三阶段提交进一 步将准备阶段又划分为两个阶段,并引入了超时策略来缓解阻塞的问题。所以三阶段提交就变成了:确认能否进行事务操作、预提交和提交。

TCC模式

在微服务的分布式场景下,业务运行流程可能较长,采用传统ACID的事务方式会造成运行等待时间过长。除了前面提到的2PC/3PC的事务处理方式,还可以采用事务补偿的方式,即先执行正常的业务逻辑,当出现问题时,如流程中某些环节出错,再执行补偿的动作,即取消或者重试。

微服务参考模型

微服务参考模型梳理了产品在微服务实施过程中的适用性评估、成熟度参考、度量体系以及能力提升计划,旨在帮助团队尽早识别微服务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并有效地推进微服务相关实践的落地。

过程类度量指标

过程类度量指标又称辅助类度量指标,是团队实施微服务过程中的“放大镜”,能有效观察局部改进的效果,衡量的是团队在某个方面的能力提升和水平高低。对于交付过程中各个局部环节,笔者推荐的过程类度量指标如下表所示,笔者可以根据具体场景,采取部分或者全部指标进行度量。

基于参考模型的实践

有了充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工具以及明确的目标,如何在这些基础上,以多、快、好、省的方式,落实理论,选择合适的工具,就变成了实际的问题。本章将从微服务团队、核心敏捷实践、服务设计与实现、运维管理、测试管理、交付流水线、部署管理等维度出发,介绍笔者过去对不同项目实施微服务的实践,这些实践曾经帮助笔者在多个团队中顺利完成架构、组织的演进和工程能力的提升,希望这些内容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提高微服务实施的投入产出比。

工作任务可视化

架构即代码

监控机制

通过数据流水线统监控方式

对微服务测试的系统化思考

与测试活动相关的角色划分与协作

构建服务静态依赖图

由于内容细节过多就不一一展示了

遗留系统的微服务改造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留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的成本越来越大。在向微服务架构全面转型的过程中,这些遗留系统就像一只只“拦路虎”,阻挡微服务转型之路。如何在不影响业务的同时,以更安全、更高效、更低成本的方式将这些遗留系统进行微服务改造,使之顺利融入微服务架构,并充分利用到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呢?本章将详细介绍如何解决遗留系统的微服务改造问题。

绞杀者模式

遗留系统改造场景

第三部分、实战篇

在本书的第1部分基础篇中,阐述了微服务架构的理论基础以及其本质,理解这部分是落地微服务化的前提:在第2部分策略篇中,探讨了微服务生态系统、微服务参考模型以及相应的工程实践,帮助读者有效地落地微服务:在第3部分实践篇中,将以开源项目SockShop 为背景,探讨如何使用ServiceComb作为开发框架,ServiceStage作为基础设施,构建SockShop系统。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

ServiceComb与Service Stage综述。SockShop系统的分析、设计以及服务实现。SockShop系统的部署、编排以及服务治理。

微服务开发框架ServiceComb

微服务云应用平台ServiceStage

AOS编排服务

SockShop系统分析与设计

建立统一语言

架构设计

实现SockShop系统的第一个服务

本章将介绍SockWorks团队,如何实现SocksShop系统的第一. 个服务,并完成端到端的自动化测试、打包、部署及发布过程。

商品服务自动化测试

实现SockShop系统的其他服务

运行SockShop系统

部署SockShop系统

运维SockShop系统

ServiceStage相关概念

集群:一个集群指容器运行所需要的云资源组合,关联了若干云服务器节点、负载均衡等云资源。

节点:每一个节点对应-台虚拟机, 容器应用运行在节点 上。节点上运行着代理程序( kubelet),用于管理节点上运行的容器实例。节点规格最小是CPU为lcore,内存为2048MB;最大是CPU为32core,内存为128GB。

容器:一个通过Docker镜像创建的运行实例,一一个节点可运行多个容器。

Docker镜像:Docker镜像是容器应用打包的标准格式,在部署容器化应用时可以指定镜像,镜像可以来用于ServiceStage 公有仓库,或者用户的私有镜像。

Pod: 以组容器(一个或者更多),共享网络和存储,并且包含容器如何运行的规范。

编排:编排模板包含了一组容器服务的定义和其相互关联,可以用于多容器应用和虚机应用的部署和管理。

设计包:运维人员对应用的拓扑、生命周期管理计划进行设计,并输出堆栈模板(也可称为应用设计包)。

设计器:图形化设计器工具,用户可通过拖拽方式完成复杂应用的编排及拓扑设计,可以保存成堆栈模板,使用堆栈模板创建堆栈,简化应用部署难度,提升效率。

堆栈模板:堆栈模板是对堆栈的描述,包括基于应用模型的堆栈拓扑定义、堆栈生命周期描述、运行时资源描述、软件组件描述等。堆栈模板通过设计包创建而来,本质与设计包相同。

堆栈:由应用、服务、资源等元素组成的一个部署实例,平台将相关编排元素通过“堆栈”进行集中管理。

容器应用:一个容器应用可通过单个镜像或一个编排模板创建,每个容器应用可包含1个或多个容器,和Kubenetes Pod的概念等同。

仓库:仓库包括镜像仓库和软件仓库,镜像用于容器类应用,软件包用于虚拟机或物理机应用。用户在创建应用前,需要将应用所需的镜像或软件包上传到仓库中。

各个模块的关联和关系:

一个集群由多个节点组成。一个节点上可以部署多个应用。一个应用由一个或多个容器部署而成。堆栈是由应用、服务、资源等元素组成的一个部署实例。

AK(AccessKeyID):访问密钥ID。与私有访问密钥关联的唯一标识符:访问密钥ID和私有访问密钥一起使用,对请求进行加密签名。

SK (Secret Access Key): 与访问密钥ID结合使用的密钥,对请求进行加密签名,可标识发送方,并防止请求被修改。

密钥(Key Pair): SSH 密钥对,用于ECS主机初始化时使用,方便用户通过SSH免密登录。

总结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基于微服务框架构建和重构自己的系统,微服务实施不仅仅是微服务框架的技术选型和服务拆分,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化的体系工程。本书从架构演进、微服务拆分、接口契约测试,流水线构建到微服务实战,涵盖了微服务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一本难得的系统化、全面介绍微服务的书籍,值得大家认真研读。

这份【微服务架构与实践2】笔记文档共为515页,需要完整版的朋友,一键三连,扫码即可~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