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去客户现场出差,一家大型光伏制造工厂。在客户吃过午饭,午休时间,我就跑到他们工厂的茶水休息间打算休息。
走进去,眼前一幕,使我震惊。休息间满满的几十上百号人在里面,有坐着的有蹲着的,每个人手里都是拿着手机,刷短视频。
绝大部分人还都是年轻人,二十出头的那种。他们就低着头,滑动屏幕,不时爆发出“哈哈哈”笑声。直至休息时间结束,准备开工。他们才舍得放下手机,走进车间。
回忆起来,那场面和《肖申克的救赎》的片段颇有几分相似。想来有些讽刺。
不同在于,囚犯是被监狱管制。而他们,却是被短视频所困。
而这实际只是一个缩影,中国被“短视频”绑住手脚的人,数量超乎想象。据《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高达9亿,网民占有率95.8%。平均100个网民里面,就有95人下载过短视频。
但令人瑟瑟发抖的数据是这个:
9亿短视频用户,平均每人每天要刷110分钟。 近2个小时!
要知道,我国人均每人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过才5小时。而仅一款APP,就占据近五分之二。这不免让人深思,短视频究竟魔力何在?
不同短视频的市场定位或许不同。但推送机制却惊人的相似——先收集海量的用户信息,再绘画用户画像,实现准确推广。
也就是说,你刷的每一个视频,有没有点赞,停留了几秒,重复播放了几次。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信息,都会被系统收集归类。并最终计算出你到底喜欢什么口味。
喜欢哈哈一笑,就给你奉上各种段子。喜欢电视电影,就给你推上各种影视剪辑影评。喜欢大胸美女,就给你推柳岩。
几个月后,你要口味变了,平台也能敏锐察觉。立刻换菜单!所以,众人对它是又爱又恨啊。
“太上头了!全是我感兴趣的视频。”
“早上起来拿起手机,第一件事就是想刷DY。”
有网友甚至感慨,“抖音算法简直是全世界最了解我的。”
过去都说,灵魂伴侣难求。现在省事了。短视频算法比你自己还懂自己。这,叫人怎么拒绝?
大家应该都听过“斯金纳箱效应”。在上世纪30年代,有人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分为2组。
A组:
把一只饥饿的小白鼠放进箱子。箱内藏有开关键。只要按一下,上面就掉一颗食物。结果是,小白鼠学会了按按钮。
B组:
其它条件不变,但“食物奖励”呈无规律。有时掉。有时候不掉。有时候隔30秒才掉一粒。结果是,小白鼠跟疯了一样。“啪啪啪”不断的按按钮。
实验最终推论,不确定性的奖励刺激,更易让人上瘾。
赌博上瘾就是这个道理。可能赢钱,但是也可能输个精光。但这种“不确定性奖励”是极具诱惑力的。容易使人的行为疯狂。多少赌徒,因此败光所有。
那么,短视频也是。如果你也刷短视频,就会发现,推荐的视频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显然很低水平的作品,也被推荐了。
每个视频的G点高度不同。有些带给我的快感是3分,有些则是9分。发现什么没?
奖励刺激的程度,也具有不确定性。
我们不断划呀划,就是想找到那个高奖励的短视频。可能是下一个,也可能是下下下一个。但没关系,不过就是拨一拨手指的事…不知不觉,几小时悄然流过。很多人的意志力,就是这样被毁掉的。
话说回来,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哪个娱乐软件不是在摧毁我们意志力呢?
在香港,一名14岁的学生跳楼自杀。原因是他沉迷王者荣耀游戏。而在校老师没收了他的手机。 有人网购成瘾,刷爆信用卡负债140万。丈夫含泪卖房还债。 有人穷的给娃买奶粉的钱都没有。但在刷直播上瘾后,居然借下高利贷,给女主播打赏12万。
类似的荒诞现象,不胜枚举。这些APP上瘾原理或许不大相同,但方向是一致的:让用户玩的停不下来。
有人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毁了无数年轻人,这些人无时无刻都在刷视频,沉浸在小姐姐,小哥哥的各种耍酷搞怪中。碎片化信息正在侵蚀了我们当代年轻人。
不可否认,短短的15秒视频,似乎就有着某种魔力,带着你一个视频一个视频刷到深夜凌晨。本以为是在用碎片时间增加生活的乐趣,没呈想却一步一步“深陷其中”。
但这一切真的能怪短视频软件本身吗?
那再往前翻十年呢?网络游戏的兴起,穿越火线,英雄联盟,年轻人在网吧夜夜奋战,顶着黑眼圈去学校。抱着小灵通聊qq,翻着电子书一页一页,深夜,时钟合并,午夜的钟声敲响才恋恋不舍地睡去。
再往前翻,香港电影的盛行,街上一个又一个放映厅,纹身、打架、模仿电影人物抽烟,个个打扮成杀马特,在街头随处可见这样的年轻人
再往前翻呢,数不清的例子了。
每个人都想变得优秀。看书学习多辛苦啊。刷刷短视频,八卦吃瓜下娱闻似乎也无不可。
追求安逸也无可指摘。当如果我们不想被“边缘化”,那就需要做出一点改变,对抗时代洪流。
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
对抗诱惑本身,就这一种自我消耗。
赢了,浪费“意志力”。
得不偿失。
输了,就成瘾君子。
多少时间,都砸在那个令你兴奋又空虚的APP里。
人穷极一生,都是追寻快乐的过程。
不过,虽然都是释放多巴胺,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低层次的快乐,是“爽到”。
比如撸啊撸。比如看个15秒视频。
高层次的快乐,是“做到”。
比如,把XX证书拿下。或立志今年年底开个小车回家。 。。。。。。。。
这种当下投资,但到未来才能获得的快乐,是人生的甘泉。值得畅饮。
这是碎片化阅读时代。
有人做过计算,60%以上的手机用户,都是利用挤地铁、蹲马桶等碎片时间刷刷文章。
其中弊端是,需要思考的文章我们压根看不进去。
八卦爽文、道德审判、一味煽情而不顾逻辑。
当这样的文章成了我们的精神粮食,结果就是,渐渐丧失思考能力。
互联网也不乏深度好文。除了蹲厕时看个爽文,我们是否应该抽点时间,品读一下更有价值的文章?
有人说,这世界就是,一些人在昼夜不停地运转,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发现世界变了。
但更残酷的现实是,还有一些人已经麻木。连变化都无从察觉。
空了,刷短视频。
睡觉前,刷短视频。
2小时,一天,一个月,一年…世界的改变,对于他们来说,不过就是APP又进行了升级。然后,将生命交付给一个更大的虚无。
创作不易,各位的支持和认可,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我们下篇文章见! Dragon少年 | 文
如果本篇博客有任何错误,请批评指教,不胜感激 !